大学减数分裂教学中的难点与教学策略探讨摘要:减数分裂是生物产生遗传和变异的必经过程,但其概念难于理解,机制相对复杂,因此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该内容,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以及一些心得体会,就减数分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进行了探讨,并就相关教学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减数分裂教学提供参考。关键词:减数分裂有性生殖教学策略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在形成功能性配子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别的分裂方式[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是遗传学三大遗传规律(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贯穿整个遗传学教学的始终。由于涉及的内容相对复杂和抽象,同时又包含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术语,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因此一直是现行本科遗传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使这门课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以及一些心得体会,就减数分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进行了探讨,并就相关教学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减数分裂教学提供参考。1 强化减数分裂的一些基本概念学生在初学减数分裂这一章节时,对一些基本概念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因此,老师应深化浅出地加以点拨。例如同源染色体概念中的“一条染色体来自父方,一条染色体来自母方”,可以进一步做如下解释: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受精作用的产物,而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所以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即来自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即来自母方)。又如,在讲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时,可以反问学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为什么要减半”?结合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分”与在受精过程中的“合”,使有性生殖的生物保持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假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减半,将无法确保物种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也就无法确保物种的稳定性。此外,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交换,交叉,交叉结,二价体,二分体,染色单体,单价体,着丝点,着丝粒等,必须加以比较辨别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和掌握。2 注重对减数分裂中一些重要生物学事件的把握要了解生殖细胞是通过何种机制确保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常排列在中期 I 的赤道板上以及在后期 I 发生减数分离,就得弄清楚在减数分裂前期 I 生殖细胞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