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好的用声者,使用在声带上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 1/5,而 4/5 的力量用在控制发音器官的形状和运动上面。在产生共鸣的过程中,共鸣器官把发自声带的原声在音色上进行润饰,使声音圆润、优美。科学调节共鸣器官可以丰富或改变声音色彩,同时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延长声带的寿命。 朗读的发声中,多采纳中声区,而中声区主要形成于口腔上下,这就决定了用声的共鸣重心在口腔上下,以口腔共鸣为主。在这里我略微提一下共鸣腔。一般提到的共鸣腔有头腔、鼻腔、口腔、胸腔,这四个共鸣腔最基本。声乐学习中还有提到腹腔共鸣,不过有些人不赞同这个提法。 除了口腔共鸣为主之外,胸腔共鸣是基础,可以加多一点,假如有高音的时候,增加呼吸量,发挥一点鼻腔、头腔的作用更好。 要想声音圆润集中,需要改变口腔共鸣条件。发音时双唇集中用力,下巴放松,打开牙关,喉部放松,提颧肌、颊肌、笑肌,在共同运动时,嘴角上提。可以通过张口吸气或用半打哈欠感觉喉部、舌根、下巴放松,这时的口腔共鸣会加大。在打开口腔的时候,同时注意唇的收拢。 1、鼻腔共鸣训练 鼻腔共鸣是通过软腭来实现的,标准的鼻辅音 m,n 和 ng 就是这样发声的。有人觉得鼻音重显得声音好听、有厚度,但是过多的鼻音有如感冒,是不好的。 发 a i u 的音,加点鼻腔共鸣 加鼻辅音ma mi mu na ni nu 词组练习: 妈妈光芒中央接纳头脑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行。 2、口腔共鸣训练 口腔共鸣发声最主要的一点,是发声的时候鼻咽要关闭,不产生鼻泄露。通过下列练习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基本都是以开口元音为主练习: ba da ga pa ta ka peng pa pi pu pai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准确的叫法是第一声 阴平; 第二声 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我们在进行声音训练的时候,多用阴平声调进行,这样有利于体会声音和气息。 词组练习: 澎湃冰雹拍照平静抨击批判 哗啦啦噼啪啪咣啷啷扑嗵嗵胡噜噜 欢乐宣纸挫折菊花捐助吹捧乌鸦 绕口令: 山上五株树,架上五壶醋,林中五只鹿,柜中五条裤,伐了山上树,取下架上醋,捉住林中鹿,拿出柜中裤。 注意事项 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发声练习的时间,初学时 20 分钟一次为 宜,以 后逐渐地加至半小时或一小时,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绝对避开用全音量来练 习。大声地乱唱, 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损。 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