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守礼着意笔墨起神韵书法为艺术,要书之有道,法之得体、以美感人,以德育人。艺术总希望被人鉴赏,鉴赏是人们观赏艺术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生活,观赏者被带入了一个特定的艺术境界,激发起人们思想感情的波涛。另一方面,观赏者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以达到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的目的。能达到这种境界是古今书法家们着力追求的目标。孙守礼先生为追求这一目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近观孙守礼的书法作品确有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雅俗共赏的感觉,极具艺术性与观赏性。孙守礼先生善于创作大幅作品,尤善于条屏创作,他能把大幅作品有机地融入条屏创作之中,达到和条屏和书法的和谐统一。在其书法作品 58 米长卷《前后出师表》等作品中,合理运用线条走向及干枯浓润的墨韵,那错落有致的布局,使他的作品气概如虹,其运笔随情意转,神态悠然,犹如闲庭信步;其笔画布局严整,注重气概的贯穿,临险境势如破竹,临绝处出神入化,那纵横挥洒,舒张适度,虚实得当的笔体便跃然纸上。孙守礼先生 1951 年出生于山东海阳市,自幼随叔父学写毛笔字,叔父的严格教诲,自己的勤学苦练,使他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本功。1969 年入伍到军博,师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先生,在老师的教导下使他有了更加宽阔的学习和创作天地。30 年来,他独钟翰墨,孜孜以求,之余,他不断地,揣摩、观察,每天临碑写帖不止,对那些著名书法家碑帖的每一点、一线,他都用心揣摩,着意领悟那轻重有度、急缓有源、张弛得体、起浮有错的书写结构。传统论书中尚骨气、重韵律、标格调、崇境界、贵天然的风格,他也揣摩、摸索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书法作品中去。书法要求神、气、骨、肉、血,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实为难能可贵。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他选定古攻米芾、王铎,近学郭沫若,特别是得到了中国书协副主席李铎先生的谆谆教诲。李铎先生爱才惜才,扶掖后学,他对无数慕名上门求教的书法爱好者都循循善诱,诲之不倦。孙守礼深得李铎先生传道。孙守礼先生主攻行草。行草书体的自然流畅、苍劲挺拔、气概磅礴的特色,在老师的指导下,被他很好地吸收利用。他的以碑帖为师,以李铎为师的做法,使他的书法创作日臻成熟。他的作品不仅有了先师的优点,他还注重从其他艺术门类吸取营养,特别是从古代金石文字、雕塑作品中寻找灵感。金石文字的古拙,雕塑艺术的立体突兀,都在他的作品中有了不同程度的体现。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