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8 人机交互界面的创新设计实验 8 人机交互界面的创新设计 8.9.1 实验目的 本章实验的目的是: 1)熟悉人机界面时尚设计的基本内容; 2)熟悉技术进化 s 曲线及其应用与技术预测的作用。 8.9.2 工具准备工作 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课文的相关内容。 需要准备一台能够访问因特网的计算机。. 8.9.3 实验内容与 步骤 1.概念理解 1)请举出一个你认为因为好的可用性而获得成功的数字系统的例子和因为不好的可用性而失败的例子。并且,想一想为什么对于各个例子,人们重视可用性。再想一想,该数字产品或服务的哪些特征,导致可用性影响于产品或服务的成败。 答:共享单车:起初市面上最早的是固定桩单车,还车十分麻烦必须到指定空闲电桩才能还车,所以导致产品在地推时候维护成本和投入数量受到限制,用户使用也十分不方便。后续出现以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无桩共享单车,无需定点还车,扫码解锁计费,操作十分便捷,而且后续还推出了红包车和小程序使用,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操作时间,并且红包车等营销活动也提高了单车电锁充电,减少了人力维护成本。该数字产品的最大特征就是实体产品解决了日常生活的痛点,“最后一公里” 是共享单车解决问题的本质,随着公共交通系统的普及,自行车代步已经逐渐被人所淘汰,解决最后一公里无疑是创新之举。 2)在以可用性属性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中,选择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各一个,并分析其商业模式利用的可用性的属性是由什么所构成的?分析它们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请问,以用户属性为针对性推断,来制造新的商业模型是否是明智的选择? 答:首先,以用户属性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绝对是正确的。切商业模式都是为了盈利,“产品”一定要能解决问题,不然没有任何意义。 举例共享单车:“最后一公里” 解决了城市交通的最后一环节,共享模式则解决了不需要为了低频率非刚需的产品投入金钱的问题,一辆单车可以同时服务多个用户,不需要人人拥有一辆自行车。 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针对定点电桩单车:还车成本无疑是最大问题,而且安装电桩和投入的数量十分有限,从本质上不仅没有解决大部分用户的问题,还增加了使用成本,失败无疑;从非定点单车来看:以橙黄蓝绿四色系的单车,在产品一摸一样的条件下,只需要获客成本和地推问题,烧钱就可以解决,抛开各大厂的运营手段来看,谁有关系能铺开产品,谁有钱能烧,谁就能赢。 3)什么是 S 曲线?S 曲线有什么作用? 答:以时间和性能为横纵轴,以产品的各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