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学的认识和思考以前对美学这门课程不是很了解,對它的认识仅限于是对美的讨论,对美的理解也是浮于表面,东西“好不好看”,“美不美”,并且曾经认为美学跟美术一样,直到这个学期了美学这门课程,学过以后我才知道,美学是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讨论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讨论的主要对象是艺术,是讨论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至此我了解到,美学与美术并不是同一概念。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它产于柏拉图之问“美是什么”,学习了《美学》,使我对“美”这种现象有了更多的理解。我认为,美学与其他学课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只是艺术学,通过课堂学习,我了解到美学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观念和基本思想,理解和思考美,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美学的生动殿堂,教会学生学会用诗意的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用诗意的审美的态度看人生,用诗意的审美的思维去和思考,课堂上引入中西方杰出美学家的个案,引发精神的共鸣和思想的碰撞,在浪漫的大学时代培育起美学的修养和审美的情怀.1 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艺术作品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价值,它捉住时间,个别人物,行动以及其转变的旨趣来实现这一目的。它将原本的现实世界改造成为更人化的世界突显出来。世界在艺术中变得更加纯粹,更加鲜亮。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作品比起未经心灵渗透的自然产品更加高出一层。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是真正的美。当我们看一幅风景画时,这幅风景画里,艺术家的情感与见识室内至于其中的,这样出自心灵的艺术作品就高于原始的自然风景。一切心灵的东西都要高于自然。再从艺术的任务来看: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关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心灵的思想来表现。其次,艺术的抽象问题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中,提出“形象”论,他认为艺术并不时用抽象的概念而是用活生生的个别事实去表现思想,艺术是自然和生活的重现。最后从艺术的本质方面,我认识到艺术的本质的情感,因为艺术是一种感性形式的审美化制造。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也提出:“一件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某种特别感情的表示,不包括任何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审美情感取决于对物体的把握,就是对终极实在感知之感受的形式。”尊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