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探究一、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程的特点1.专业性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老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当代老师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国际老师教育的标准要求小学老师教育要实现职前培育和职后培训为一体的专业教育,而职前培育是老师专业化十分重要的起始阶段。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教学活动改革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对专业实践课程进行科学而周密的设计,制定既适应小学教育改革进展需要又符合老师专业化标准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案。有数据显示部分国家老师职前培育的课程结构,其中专业实践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为:美国 12%,匈牙利 15%,英国 15%,新加坡 10%,瑞典 15%。而教育实习的时间,美国最短为 15 周,最长为半年,英国为 15 周,法国为 27周,德国为 72 周。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即随着老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推动,老师专业化资格标准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实践环节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见习、实习环节,而是对师范生养成专业态度、专业情意、专业技能、专业能力有着重要塑造生成作用的一环。2.综合性综合性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要特点。它是由小学老师所面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决定的,小学课程的综合化和新的课程标准对培育本科层次小学老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老师职前培育必须实现老师素养的全面进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老师能从事小学多学科教学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技能,能唱、会演、能做、会画等全面实施素养教育的基本能力。在专业实践课内容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专业学科知识、专业情意、专业技能、专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要综合考虑,尤其要突出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育。3.体验性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实践课程应遵循“以专业实践和专业讨论为主线贯穿始终”的教育策略,让学生从进校起就去体验小学教育。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专业实践中体验为人师的道理,从而内化为老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方面的素养。经过“认识—体验—再认识—再体验”的反复循环,通过对教育观念、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方法技艺、教学风格等亲身体验内化为“智”的素养,即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交际能力。这种体验,必须紧扣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和体验实际操作过程,形成综合推断与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4.合作性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的合作性,是指高师院校办学管理者、高校学生、实践单位(小学)及社会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