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学第四单元 脾胃病证 胃痛 腹痛 痞满 泄泻 呕吐 痢疾 噎膈 便秘 呃逆 脾胃病证 胃痛 胃痛的概念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痛的病因病机 病因 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 病机 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病理因素——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病理变化比较复杂。1.胃痛日久不愈,脾胃受损,可由实证转为虚证。2.若因寒而痛者,寒邪伤阳,脾阳不足,可成脾胃虚寒证。3.若因热而痛,邪热伤阴,胃阴不足,则致阴虚胃痛。4.虚证胃痛又易受邪,如脾胃虚寒者易受寒邪。5.脾胃气虚又可饮食停滞,出现虚实夹杂证。 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 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 1.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绞痛、闷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证候。 2.胃痛与胁痛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吞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3.胃痛与腹痛 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第 1 页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学 胃痛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 辨虚实寒热 2. 辨在气在血 实——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 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寒——胃痛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 热——胃脘灼痛,喜冷恶热。 2.初病在气,久病在血。 在气——有气滞、气虚之分。 气滞——胀痛,或涉及两胁,或兼见嗳气频频,疼痛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