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法一种质量改进策略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沈玉顺2005 . 5 · 上海运用“基准法”改进学校1. 什么是“基准法” ? 基准法是一种质量改进策略,一个“持续不断地寻找能够创造最高绩效的最佳实践”的过程。“ 基准法”的目标 “ 基准法”为管理者提供一种用于评价其组织内部活动、实践和过程的质量与成本的外部参照物或标准,并帮助管理者发现改进的机会。“基准法”是一种教会组织学习如何改进的方法。 在所有的情况下,基准法通过用能够培育最佳操作实践的事实和分析,代替管理直觉或“内在感情”,致力于为组织提供可见的成本或质量优势。 “ 基准法”的目的 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具体地说就是: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的竞争对手及其最优产品。研究他们、向他们学习并随时准备采用他们最佳的实践,即采纳他们做事的方式。“ 基准法”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与其他人或其他组织相比,我(们)做得怎么样?我们想要好到何种程度?谁做得最好?他们是如何做的?我们如何才能将他们的做法运用于我们自己的组织?我们如何才能比最好的还要好一些? 2.“ 基准法”的实施步骤 精确定义要解决的问题,规划研究活动 用“顾客”对于试图改进的活动的期望来表达问题; 决定如何测量、评价这些问题; 决定以何种组织为作为研究的对象。 按照研究规划实施研究 即研究分析选定的(最著名的)组织处理这类问题的做法,采集相关信息。 综合分析信息,研究开发用于改进的相关建议,将其作为评价本校有关工作的基准。 在这一步骤,要找出自己与其他组织的差异,以确立较高的绩效标准。 将研究结果运用于自己的学校,实施改进行动。3. 实施“基准法”的基本原则 1 .清楚地确认将要取基准的部门、活动或过程,以避免在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 象关键性输出、时间周期和成本等都要准确定义。 2 .尽量简单化。 永无休止地追求进行完善的对比有悖于基准法的目的,将会使人们的注意力偏离真正的目标。基准统计数据不是供审计用的,他们是指向超级实践的指针和按照顾客的期望及其他组织的绩效测量自己组织绩效的量具。基准法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 3. 实施“基准法”的基本原则 3 .不要试图把自己所在组织的统计数据与别的组织不同这一点合理化。要找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其他组织学到什么?哪些东西可以应用于自己的组织?基准实践的目的在于发现更好的做事方式,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