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第五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和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其目的(目标)层次从高到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 educational aims, aims of education )是总体的、指教育的总体方向, 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是最终的教育价值,它具体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中。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目的 2 、教育目标( educational goals, goals of education )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分别不同的教育目标。也“”常称为 培养目标 。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英文一般为educational goals or purposes 。如义务教育、高中(普高、职高)培养目标等。 “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 “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 教育部( 200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 3 、课程与教学目标( curricular objec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