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进展的新阶段,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实现了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标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讨论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绍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国际进展与全球治理讨论所副所长;鄢一龙,中信改革进展讨论院资深讨论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987 年 10 月,邓小平出席中共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决胜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如何正确地客观地综合评价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根据“目标一致法”进行了评估。首先,党的十三大以来的党代会报告中,对 2024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设计是评估的依据和起点;其次,对 2000—2024 年全国经济社会进展的实际成效进行评估;最后,从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的角度,说明中国有哪些制度优势对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雄伟目标发挥了保障作用。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设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从 1979年邓小平提出“小康之家”开始,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党中央经过多次战略部署和总体规划,不断丰富和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内涵。 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在 20 世纪末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作为重要进展目标。提出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 GNP(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1991 年到 20 世纪末 GNP 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 GN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实现 GNP 规模 2024 年比 2000 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024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2024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本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