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剪纸艺术【摘要】在绥德,一直流传着“一看窗二看帘,再看媳妇靓不靓(美丽)”的说法。作为地地道道的绥德人,却不会剪纸,不了解剪纸,让人不免有些遗憾。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应该在剪纸教学中用“守”来传承我们的剪纸文化,用“变”来丰富我们的剪纸文化,要让它作为一种气、一种血液、一种生命元素活泼泼地流动在今人特别是新一代的身上,形成一种特别的文化场。【关键词】剪纸课标教材实践与探究继承和发扬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也曾挥诗赞美:“手中一小剪,裁云镂月,方寸上下包容天地万象。眼外五大洲,跨海越山,万里纵横传播中华文明。”两句诗将剪纸的魂与神诠释得栩栩如生。在绥德,一直流传着“一看窗二看帘,再看媳妇靓不靓(美丽)”的说法。剪纸覆盖了绥德人民热爱的一切节日,但凡喜庆的日子,总会有剪纸的身影。而作为地地道道的绥德人,却不会剪纸,不了解剪纸,让人不免有些遗憾。为了发扬继承这一古老的艺术,我开展了一系列的剪纸课程的探究,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我们的剪纸文化。一、寻求理论支撑,不拘泥于课本考核老师的首要便是上课、教案、作业,所以导致我们美术老师上课一套教案,备课一套教案,备于教是分离的。对于这一问题在 2024 版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养教育的要求。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制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资源,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讨论人员和老师应努力做好开发,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当有了指引,有了方针,有了从上到下的支持,再实施起来就顺畅多了。二、充分开发教材内容绥德县义务间段所使用的教材均为广东岭南版教材,本教材每学期至少设置两节以上的剪纸课,从一年级简单图形手撕纸的、尝试,到高年级的套色剪纸的设计,小小的纸片在学生手中变换着各种造型,不仅是对学生手脑相互协调的锻炼,更是对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逻辑思维推导的开发。针对这些课程我每学期有五节课专门针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使得学生有了梯队式的进展。三、利用“三个一”工程开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