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讨论【摘要】:本文以徐州王桂英为讨论对象,旨在以王桂英剪纸的现实生活为讨论视角,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力图阐释王桂英剪纸的真实生活和背景对其剪纸的影响,从而有益于对王桂英剪纸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并为王桂英剪纸的进展提供参照。讨论认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段里,她没有被现代文明及后现代工业文明给当下社会所带来的诸种信息所污染。【关键词】:王桂英;剪纸;田野调查;现代文明一、引言民间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祀祈神的,根植与民间生活,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表达了劳动人民趋利辟邪等生存要求以及美化生活和祈福求安的美好愿望。当我们提到民间剪纸时,马上想到乡村的巧手老大娘,想到了蕴含在其中的“贫困”之美。在文化全球化的今日,民间剪纸这个词所蕴含的含义是不是也在跟着全球化?以此为思路,对民间剪纸传承人王桂英的采访记录进行整理和思考。二、王桂英的生存环境王桂英出生于 1940 年,是江苏省新沂市著名民间剪纸艺人,也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桂英的童年充满了不幸,她的父亲是一位手艺精湛的木匠,可惜她的父亲在她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去世了;祸不单行,她的母亲在她七岁时撒手人寰,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好在王桂英还可以跟着爷爷一起生活,生活上有了依靠。由于所处时代和家庭的双重原因,王桂英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字也认不得多少。童年时代的王桂英常常看着木匠父亲留下来的木雕图案和巧手母亲亲手做的的一些带有刺绣图案的帽子和鞋子,这是父母留给她的念想,也是她唯一的乐趣。徐州剪纸,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在徐州的各县区中广泛分布,集中分布于邳州市新沂市合沟镇和沛县敬安镇等地。徐州剪纸种类和形式繁多,大致可归纳为装饰性剪纸,如窗花、灯花等;绣花纹样,如鞋花面;还有其他特种剪纸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徐州剪纸内容的表现手法由传统题材为主转为现实生活为题材为主,其表现内容更加广泛,如:建筑、养殖等生活场景,反映新时代的精神风貌等剪纸作品也焕发新颜。因此,徐州剪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王桂英的剪纸生涯也许是有着徐州剪纸大的氛围的影响,但父母因素对于其影响应该起着直接作用。在双亲都去世后,王桂英就对着其父母的木雕和刺绣图案,拿起剪刀用废纸学着剪画。十五六岁时,王桂英的剪纸就很出色了。她的剪纸技艺高超,题材广泛,种类繁多,不论是鞋花、帽花等各种服饰的花样,还是花鸟虫鱼、神话传说、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