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民国时期的钢琴教育及钢琴音乐文化[摘要]钢琴教育在世界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中华民国政府建立后,教育部门正式将“乐歌”作为中小学课堂的必修课,钢琴教育及钢琴音乐文化很快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关键词]民国时期;钢琴文化;钢琴教育收稿日期:2024-01-08贺丹为(1966—),女,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教授。钢琴教育在世界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特别是 19 世纪中期,正值欧洲音乐进展到鼎盛时期,钢琴艺术也正式进入黄金时代。鸦片战争后,钢琴作为地道的西洋乐器正式传入中国。清末民初,上海的中西女塾等教会学校便开设有钢琴课,这使中国学生有机会学习钢琴,并进一步学习西洋音乐。1912 年,中华民国政府建立,教育部门正式将“学堂乐歌”作为中小学课堂的必修课。由于音乐教育的大部分内容多为反映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内容,学堂乐歌很快便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一、中国钢琴教育的缘起及进展(一)钢琴的传入及钢琴文化的初现史料中很早就有关于钢琴被传入中国的记载,当时的传播者大多想借钢琴这个载体打开中国艺术之门。然而,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少量钢琴的传入并没有影响到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19 世纪初期,西方的钢琴音乐已经进入飞速进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的钢琴文化及钢琴教育也初现端倪。鸦片战争后,西方帝国主义将宗教宣传作为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而钢琴作为唱诵圣经的重要伴奏乐器也逐渐进入中国人的音乐生活之中,一些教会还开设有钢琴课。最初的钢琴课程都是由传教士担任,由于他们缺乏系统的教育方法,多数学员只会弹奏少量的圣经歌曲或小曲。同时,他们也会根据国外的钢琴教程教育中国孩子,这便是中国最早的钢琴教育活动。所以,中国的钢琴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国外钢琴文化传入的过程,而是西方人将钢琴作为一种宗教传输的工具。那些传教士也成为了西方钢琴音乐传播的使者,使得中国人在了解西方宗教文化的同时,产生了对钢琴文化的兴趣,并从根本上实现了传播结果的转化,钢琴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符号为国人所接受。[1](二)早期钢琴教育的进展二、民国钢琴教育的状况及特色(一)民国初期的钢琴教育民国时期,系列新式学堂的建立对音乐文化的进展及普及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西洋的钢琴自然成为中西新音乐形式的最佳工具。沈心工和李叔同便是当时钢琴教育的杰出代表,他们赴欧留学,引进西洋音乐,开辟了中国新音乐教育的道路。当时的李叔同学成归国后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