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特性及音乐传承的设想【摘要】达斡尔族传统音乐凭借其自身的集体性、亲和性、口传性、流变性以及朴素性等特点,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通过一代代达斡尔人流传至今。但是随着社会的进展,仅仅依靠自身特性已经难以满足传统音乐的传承需求。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传统音乐自身的特性甚至成为了阻碍其传承与进展的因素。文章通过对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特性的分析,试图在其新的生存环境下,探究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传承与进展的新道路。【关键词】达斡尔族;传统音乐;音乐特性;音乐传承“时间像流水呦,春天又到我家乡;辽阔的草原披上了呦嫩绿的新装,呢呀呦那呦……”古老的纳汶江水和辽阔的草原养育了骁勇善战、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达斡尔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中,智慧的达斡尔人民孕育出其独具特色的渔猎和农耕文化,丰富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宝库。但是在经济飞速进展的今日,我们却痛心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达斡尔族传统文化正在走向消亡——传统服饰转向了节庆活动的艺术舞台,传统交通工具(马匹、勒勒车等)转向了绘画和文学,传统民居转向了旅游宴饮场所,传统礼俗转向了旅游文化平台。其中,达斡尔族传统音乐凭借坚韧的生命力仍力图保持原有的形态,但其自身的特点与生存环境的变化,使之不得不寻求新的传承与进展途径。一.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特性达斡尔族的传统音乐根据表演形式可以分为四大类,即山歌小曲类的“扎恩达勒”、吟诵性的民间说唱“乌春”、民间歌舞“鲁日格勒”和萨满宗教仪式中演唱的“雅德根伊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是达斡尔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其产生、传承与进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使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能够扎根本土,以坚韧的生命力代代相传。(一)取材的生活性和创作的集体性(二)演绎的亲和性“所谓‘亲和性’,就是不生疏,不间隔。”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演绎的“亲和性”,除了受本民族人民共同的审美标准、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影响之外,还与其演绎方式有关。与汉族许多传统音乐搬进大型舞台和剧场的演出形式不同,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中,除了“雅德根伊诺”要在萨满仪式的请神、接神、送神的特定场合表演之外,其余三类都是人们在劳动闲暇或茶余饭后娱乐消遣的方式。田间地头、屋前道旁,只要兴致来了,达斡尔人民就会聚在一起,打破表演者与欣赏者的界限,同歌共舞。即使是一人说唱众人欣赏的“乌春”,也是表演者与欣赏者围坐在一起,这种没有距离、没有间隔的表演形式,更有利于彼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