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课题《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二、课标要求本课要求学生了解土地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形式、成因及危害,能够调动所学知识,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考虑,针对各成因提出可行的治理措施。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土地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形式、成因以及危害,能根据各成因提出可行的治理措施,培育学生遇到问题对症下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和危害,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地、防止土地荒漠化的紧迫性;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可行的治理措施,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进展的观念。四、课时第二章第一节五、课时安排一节课六、重点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七、难点治理土地荒漠化的对策八、方法导思——点拨——启发式教学九、教学设计思想“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内容。这一内容上承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下启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本课的教学,首先回顾土地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形式、成因及危害,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继而对各成因展开分析,引导学生提出可行的治理措施;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重组、应用,可根据提示自行推断出可行的治理措施,这一学习过程也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学习“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具现实意义的是,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环保意识用于指导生活,真正做到环保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对应教材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治理措施”的内容,涉及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十、板书设计广义1 、 概念2 、 表 现 形式(1)(2)(3)(4)(5)狭义3、成因自然人为根本( 1)( 2)( 3)( 4)( 1)( 2)( 3)( 4)( 5)4、危害( 1)( 2)( 3)5 、 治理对策措施(1)(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