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学领导力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视域摘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取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关于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涉及老师、学生及教学环境,但三者难以形成合力机制。而老师教学领导力却能将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交互作用机制。老师教学领导力具有大课堂教学有效观,有助于老师教学生命的实现,帮助师生形成学术愿景的领追关系。高校课堂老师教学领导力讨论已成为亟须关注的讨论领域和实践方向。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质量;有效课堂;有效教学;教学领导力一、讨论缘起在三十多年的高等教育改革历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转折”、“一个追求”,在这段“转折”和“追求”中,我们树立了“两个目标”和“一个计划”,结果却陷入了“一个困境”[1]。在“困境”中,无论是学界开展的“内涵式进展”路径探究,还是实践界“本科教学工程”的深化推动,这一切都直击高等教育质量。在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背景下,教育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挑战,更是迎来理论创新的机遇。21 世纪初,高等教育在经历了短暂的“求全求大”改革浪潮后,便进入了理性审视阶段。高等教育改革政策伦理目标从关注宏观公平走向中、微观公平,以及个体内心世界的生成,这是未来高等教育改革旨在促进质量提升的必定趋势和路径选择[2]。同样,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遇到的瓶颈为院校进展敲响了警钟。院校进展也将从量走向质的阶段,这是新一轮院校进展的必定趋势,未来的院校进展将从质的宏观走向中观和微观[3]。从宏观到中观最后落脚于微观,这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逻辑理路。而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即是这一逻辑理路的微观表现,也是改革与进展的逻辑归宿。教学领导力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伴随着“学校效能与改进”运动的进展,教学领导讨论成为继教育管理理论运动后美国教育管理讨论风潮对西方国家教育管理界的又一次重大影响[4]。强有力的教学领导力是有效学校的核心特征,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促进学校内涵进展的核心力量[5]。然而,对于教学领导力的讨论多将关注点放置于校长身上,作为教学领导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师却未能得到垂青厚爱。美国学者萨乔万尼曾指出,老师也能够显示出教学领导力行为,在学校这个层面上,校长是教学领导力的基础[6]。于是,通过老师教学领导力视角讨论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了一个新的讨论点。以“本科教学工程”的实施为背景,基于对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本文拟从高校课堂这一场域对老师教学领导力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