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遗书保存的唐代文人佚诗[关键词]敦煌遗书;唐代文人佚诗:《全唐诗》一、文人佚诗及其写卷概况佚诗的整理工作从敦煌遗书面世之初就开始了。罗振玉的《敦煌零拾》、刘复的《敦煌掇琐》、巴宙的《敦煌韵文集》都不同程度地录入了一些敦煌佚诗。然而,真正有计划地专门从事敦煌诗歌辑佚工作的是王重民先生,他的《补全唐诗》和《〈补全唐诗〉拾遗》至今堪为敦煌佚诗辑校的典范之作。由于当时的材料有限,《补全唐诗》及其《拾遗》还存在相当多疏漏。1992 年,陈尚君先生出版了《全唐诗补编》,该书的第一编对《补全唐诗》和《〈补全唐诗〉拾遗》作了校正,第三编《全唐诗续拾》中则又辑入了大量敦煌佚诗,集补遗工作之大成。2000 年,徐俊先生出版《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该书更为全面地梳理了敦煌诗集残卷,在佚诗判定上多以原卷题署为据,较前人更为谨慎。为了使大家更清楚地了解敦煌遗书中唐代文人佚诗的考订情况,现以陈尚君先生的《全唐诗补编》为据,参校《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及学术界其他说法列表如下:上表中文人佚诗的主要写卷有 P.3619、S.555、S.2717、P.3771 四个,兹简介如下:P.3619 存有刘希夷、高适、孟浩然、王维、宋之问、李斌、哥舒翰、李邕、沙门日进等 30 位初盛唐诗人的诗歌共 48 首,其中《全唐诗》不载的佚诗 27 首。该卷时有朱笔校改之处,盖据有相关诗集抄写。此卷与 P.3885、P.2673 为一人所书。卷后有和尚名字杂写,盖与寺庙相关。S.555 卷正面抄《李峤杂咏注》,卷背为李义府、王勃、东方虬、樊铸等 22 位诗人(11 人不见于《全唐诗》)的 37 首诗(残一首),其中佚诗 24 首。此卷在抄写上很有特点,兹引《敦煌诗集残卷辑考》:S.2717、P.3771 即《珠英集》残卷。S.2717 正面抄《十地疏》;卷背依次抄《镇宅文》(拟),《珠英集》第四、第五和《押牙为亡考百日设斋祈福文》。卷背三内容笔迹各不相同,《祈福文》书法草率,删改杂写痕迹明显。P.3771 正面抄《瑜伽论》之注解,卷背抄《珠英集》残卷。两卷所抄《珠英集》诗歌并无重复,也不衔接。斯卷诗歌排列以官班为序,抄阙名诗人《帝京篇》及沈佺期、李适、崔湜、刘知几、王无竞、马吉甫六位诗人的诗作凡 36 篇。伯卷亦以官班为序,不过因抄手的重抄让一些诗歌的归属成了问题。据徐俊先生考订,该卷抄有阙名诗人及乔备、元希声、房元阳、杨齐悊、胡皓六位诗人作品,删除重复,共计 18首。S.2717 与 P.3771 共计佚诗 29 首(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