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意象画以载道“第三届架上连环画展”于 2024 年 11 月 23 日在北京中国文联文艺之家开幕。这是“架上连环画”规模最大、参展人数最多的一次展览,也是连环画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的巡回展览。标志着连环画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终于实现了视觉思维和形式语言上的审美转型,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展览于 2024 年 8 月 12 日在上海进行了首场展出,之后又分别在大连市图书馆、鲁迅美术学院、昆明博物馆、北京八一美术馆举办了巡回展览,最后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厅完美收官。当代语境下的学术性探究创作观念上的学术性探究一旦契合了当下的精神关切,势必带来视觉思维上的当代性转变,以及艺术语言上与时俱进的重构。在历史题材中融入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和感悟,以形式语言作为对主观意志的阐释方式,并使语言本身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可以说是画家们在自我审美追求中对于连环画本体语言属性的探究与实践,也是“架上”观念下的连环画在学术探究上与当代审美关切的成功对接。连环画的传承与进展本届连环画展邀请的二十七位连环画名家,他们的作品曾感染、教育了几代人,对中国连环画的进展有过深远的影响。今日,他们仍以其对现实生活的当下性表达和思考作为创作的支点,致力于在现当代艺术探究的境域中推动连环画繁荣复兴。沈尧伊先生的《抗战音画》、董克诚的水彩《狙击英雄》、陈玉先的水墨连环画《铁道游击队》、侯国良的《松花江上》、崔晓柏的油画《老洋炮》、尤山的《爱在上海诺亚方舟》、秦龙的《我的名字叫抗生》、胡博综的《沙家浜》、李晨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组画。假如说,传统连环画中画家用理性和意志实现“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性,从而体现出个体与社会的统一,那么,在当代语境中,连环画则更多地反映了在对现实的观照与个人内心的沉思反省中,画家自我的审美价值观和历史观。其中对于新技法和材料的尝试,最终将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家的主观情绪升华为艺术创作的现实功用性需求。另一方面,参展的年轻画家,特别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此次也在展览中显现出了蓬勃的制造力。他们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历史事件的观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对于画种之间的融会贯穿更加自由活泼。这些年轻人不仅是连环画事业的继承者,更是开拓者,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成为连环画创作的中坚力量。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担当对于连环画家来说,历史担当才是始终无法回避的命题。特别是在科技高速进展、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