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用户低温不热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进展,很多小区的居民楼被纳入集中供热系统,由于当初设计的一些原因,造成末端用户低温不热的问题。本文以河北省某学院实训楼供热设计为例,介绍了利用扩供新热用户机会,解决小区末端用户低温不热问题的方法。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进展很快。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治理雾霾、保护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纷纷实行有力措施,分批分阶段取缔低效率、污染环境的小锅炉,在此基础上有效整合规模较小的二次供热管网,统由新建的热力站进行集中供热。由于原有的小锅炉比较分散,设计人员供热知识和经验不足,造成整合后的二次供热管网水力平衡不能像新建小区一样做到全面水力平衡。此外,很多二次管网的设计结构不尽合理,比如实行“糖葫芦式”的二次供热管网,造成运行后末端用户低温不热的问题。二、理论分析实践表明,理想的小区二次供热管网设计是将热力站设置于该站供热范围的中心,管网呈发散状向四周辐射。二次管网最忌讳的是热力站位于供热小区的一边,供热管网像“糖葫芦”一样一直延伸到最末端的用户。在这种情况下,二次管网末端用户的水力失调就会很大,仅靠运行调节手段很不容易解决问题。管道的阻力公式为△P=R*I*(1+a)。通过这一公式可以看出,管道的阻力 AP 与比摩阻 R 和管道的长度 1 两个参数有关。假如两栋楼的热力管道长度“1”相差很大,那么两栋楼的水力平衡就很困难。只有近端管道的比摩阻 R 足够大,两栋楼的压降才会接近相等,水力也才会平衡。但是,这时调节阀附近的管道就会产生震动和噪音,而且会进一步损坏管道和管件。在阻力较小的分支加装调节阀,相当于增加该分支的比摩阻 R,以此实现管网水力平衡。但是,假如调节阀加装过多,就会造成二次管网整体阻力的增加,二次循环水泵的耗电量也会大大增加。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将热力站设置在供热范围的中部,管网呈发散状向四面辐射。对于“糖葫芦式”的二次管网,必定会造成末端用户低温不热的问题。这里有两种解决方案,对此类二次管网进行合理改造。一种方案是将近端和后端用户分为两个系统,在原有的近端系统加装调节阀,为末端用户新敷设一条管线,专供末端热用户。假如条件允许,还可以在热力站新加装一套供热系统(该系统包括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除污器等),专供末端热用户,供热效果会更好。另一种方案是利用纳入集中供热的机会,将低温不热的楼改由新建热力站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