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面具舞蹈的讨论摘要: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以其天然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有着丰富历史和社会风俗,巴厘人的面具舞蹈千姿百态,在世界艺术的长河中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样,在广西环江县的毛南族也流传面具舞蹈。本文以广西毛南族和印尼巴厘岛为例比较两种不同的面具舞蹈文化。关键词:面具舞蹈;巴厘岛;毛南族1 面具舞蹈文化的起源1.1 巴厘岛面具舞蹈1.2 广西毛南族面具舞蹈我国面具产生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直到今日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原形和影子。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人聪慧、勤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制造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木面舞就是毛南族的一种传统民族舞蹈。它原是一种傩舞,它是在民间祭祀乐舞在基础上进展起来的,以祭祀、娱神、娱人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傩舞的神韵。其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向神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和消灾除难,保佑人畜安康,如婆王、三界、三元、社王等神的程式性舞和穿针舞。二是表现渔猎生产、农耕生产和人们在生产劳动男女相爱的欢乐情绪,如瑶王系列舞和三娘与杜帝的自由舞,都是一种模拟性很强的形象舞和情绪舞。2 面具舞蹈的艺术特征的比较2.1 面具舞蹈内容的多样性巴厘面具既有庄严肃穆的宗教舞蹈面具,也有活泼欢快的民间舞蹈面具。不同的舞蹈佩戴不同的面具,不同的面具拥有不同神灵的神奇力量和性格。巴厘人信任面具能为跳舞的人提供灵感。因此,故事情节、音乐的划分均以面具为核心,给那些面具编排一个戏剧框架,就是给面具一个栩栩的生灵,巴厘人通过舞蹈的面具叙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巴厘面具舞蹈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英雄人物面具或特定人物面具、动物面具、妖怪面具。毛南族的舞蹈“条套”运用了毛南语言,“条”,跳的意思,“套”,还愿它是毛南族传统舞蹈,别称还愿舞。用于民间祭祀活动,“条套”共有十几个舞蹈场面。“还愿”时,师公戴面具表演的跳神舞蹈,与其他民族师公舞相比,更为古朴、祭祀程式严谨、巫术色彩浓厚,表演气氛异常肃穆。“条套”的基本动作起伏碎步、绕手轻拜伴有辗转绕圈,其风俗原始古朴、文静轻柔,好似神灵们腾云驾雾,飘至神坛。毛南族信仰多神,在进行各种敬神活动时,根据面具角色,基本可分为善神、文神、凶神。此外诸神又分家神有祖宗、灶王、财神、三界公爷、婆主、社王、观音等等。2.2 面具舞蹈形式的延展性巴厘面具舞,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