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比较分析直肠癌术后盆腔调强适形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剂量学特点,为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照射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在Ⅱ一Ⅲ期直肠癌经腹前切除(Dixon 手术)术后盆腔放疗的 10例患者的 CT 虚拟图像上分别设计 3D-CRT 和 IMRT2 种放疗计划,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不同照射技术对靶区和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和靶区适形指数(CI)及剂量不均匀性指数(HI)。结果:① 2 种计划的 CI、HI 有显著性差异:IMRT 计划 CI 大于 3D-CRT(P<0.05)。IMRT 计划 HI 低于 3D-CRT(P<0.05)。②对膀胱、小肠、股骨头的保护 IMRT 好于 3D-CRT。(P<0.05)。IMRT 对上述危及器官的保护优势主要体现在高剂量区。结论:在直肠癌术后放疗中 IMRT 放疗技术具有优势。[关键词] 直肠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Key words] Rectal neoplasms;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Dosimetry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的照射野形状复杂,放疗合并症高,限制了其应用。为了探讨应用现代治疗技术改善直肠癌术后放疗靶区剂量分布,在满足临床医生设定的处方剂量的前提下,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放疗危害,本讨论采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对直肠癌术后IMRT、3D-CRT 中的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为选择更好的直肠癌术后放疗方式提供临床参考。1.2 方法:1.2.1 定位:所有患者均采纳模拟 CT 定位,定位前 2h 口服泛影葡胺 1000ml。CT 扫描范围从第二腰椎下缘至股骨上三分之一,扫描层厚 5mm。将 CT 图像通过局域网传到治疗计划系统。1.2.2 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勾画:将 CTV 定义为原发灶高危区和区域淋巴结引流区。原发灶高危区包括吻合口区域、残端直肠、部分乙状结肠、骶前区、盆腔侧壁和坐骨直肠窝。区域淋巴引流区包括直肠系膜区域、髂内淋巴结、部分髂总或髂外血管周围淋巴结和闭孔区域。为便于比较不同照射模式的剂量分布,据 ICRU62 号定义(1),CTV 上界通常为 L5椎体下缘,下界为闭孔下缘,侧界为真骨盆内缘,前界包括充盈膀胱后壁 1/4—1/3,后界包括骶骨厚度一半(S3 上缘以上)和骶骨皮质后缘(S3 上缘以下)。CTV 包括了 S3 水平以上的髂内外淋巴引流区,未包括 S3 水平以下的髂外淋巴结引流区。PTV 由 CTV 外扩而成(左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