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范仲淹家规心得体会范文这么多年来,我在罗江这个地方工作接触了很多范氏的族人,不管他们是什么职业、什么岗位,他们都继承了这个家风,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千百年来,以廉俭为核心的范氏家风一脉相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耀眼明珠。范家大院石柱上镌刻的自喜奂轮光世泽,还崇廉俭绍家风楹联,映射的正是范氏家风中以俭养廉,以俭助廉的思想精髓。在罗江县,范氏家风不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传承,而且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范氏后人还不断完善,先后制定了《范氏家规》十三条,《新定家规》十条。让一代一代身体力行。如今的范家大院,已经成为范氏后人的精神家园,他们遵从祖训,默默地将廉俭的操守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感到有一种力量在呼唤他们,让他们常回来看一看,回来喝一口老井里甘甜的家乡水,记住范氏血脉的源远流长。【孩童诵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理想人格的精神典范,今日的范家大院,也早已超越了范家的院落,成为无数有识之士的精神家园。翻开历史的篇章,漫漫岁月,记载了多少圣贤大德的精彩和智慧;苍茫大地,书写了多少能人志士的雄韬武略。穿越千年时空,我们仿佛听见了先忧后乐的呐喊;掀开岁月的雾幔,我们仿佛看见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而优美的身影。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评价是: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毛泽东同志也曾这样评价范仲淹: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是的,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范仲淹的文韬武略呢是什么培育了范仲淹高尚的精神品行呢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因贫无依,改嫁进士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因继父为人耿直,不趋炎附势,一生不但没做多大的官,而且还被调来调去,范仲淹母子也就相随游居,颠沛流离。后来,范仲淹来到山东章丘的醴泉寺求学。断齑画粥的典故就记录了当时的情形:范仲淹读书心切,他把醴泉寺丰富的藏书借了出来,然后把自己关在山洞里,足不出户,潜心阅读,常常看书通宵达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每天晚上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上凝成冻后,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吃两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就这样坚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