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要减少课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要提高质量,出路只有一条,改革教学,提高效率。改革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已初步形成共识。本文就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谈谈教学思路的转变。一、从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从教学现状看,阅读教学课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有的老师误认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以讲解课文为目标面面俱到地教学,一课接一课,许多教学内容多次重复,所不同的仅仅是课文的思想内容。若问教学进度,得到的回答是课文的课次,而不是语文训练的进程。所以,确定语文能力训练目标是改革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除了大家共知的注意整体性(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等整体目标)、层次性(基本目标和进展目标)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目标的准确和集中。“准确”的依据是教学大纲中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和学年目标。各学年目标的衔接就是小学阶段的目标序列,老师应该熟知,并且懂得每篇课文的语文训练目标是这一“目标系列”中的一个环节,能力训练的内容既不可简单重复,又不能“跳跃式”超前,应该循序渐进,而教学的现状却往往不是简单地重复就是“跳跃式”地超前。教学内容超前,拔高要求是当前的主要倾向。如有的老师教三年级课文就要求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其实三年级的要求是“学习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学习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四年级才有“初步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教学要求。超前教学造成的后果是一、二年级词句训练、三年级连句成段训练不扎实。而词句训练和连句成段训练是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训练。这方面的训练不扎实,走过场,就影响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集中”就是在课文中选定几个语文能力训练点。这是因为教材是教学所用的材料。它是以一篇篇完整的课文形式提供给老师的,并不全是为了学生语文训练的需要,也不能明显体现训练的有序性(这是“文选型”语文教材的缺点)。所以在一节课内,老师没有必要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选择好“例子”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