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的第一代乔贵发大约是乾隆年间人。乾隆初年,乔贵发为做生意走西口,在包头一个当铺当店员。十余年后乔贵发和秦姓同乡开了一个小字号广盛公。后来生意不景气,广盛公面临破产。但广盛公的许多生意伙伴认为广盛公东家为人处世不错,不忍看他们破产,相约三年后再来收欠账。三年后,乔贵发不但还清欠款,生意还重新复兴,把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这已经是嘉庆年间的事了。这个故事似乎已经奠定了乔家经商重诚信的基础。而将家族生意乃至票号生意发扬光大的,正是乔贵发的孙子,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人公乔致庸。 乔致庸出生于 1818 年,去世于 1907 年,活了 89 岁。在整个乔家前几代人中,乔致庸是最长寿的一个。历经两代人经营,到乔致庸出生时,乔家家境已经比较富裕。乔致庸青年时代已经考中了秀才,他的生活原来应该与商道无关的。 从明代山西人以经商为荣的风气就开始形成。在 50 年代搞过一个,祁县当时一半以上家庭都有经商史。当时祁县人口在 10 万多一点,按这个推算,当时祁县就有两万多人在外经商。 祁县乔家堡的乔致庸虽然生活在这个商业气息浓厚的地方,却幼年失去父母,由大哥大嫂养大,极受大哥关爱。由于大哥对他照顾有加却没有一般做父亲的严厉,乔致庸的生活可以说过得很自在,年轻时的乔致庸是个有钱又有闲的人,他对当官其实也没什么兴趣。乔致庸的大哥因战乱对生意的重大打击而一病不起,原来将以一介儒生终了的乔致庸于是不得不接手家族生意。从咸丰初年到光绪末年,乔致庸的人生经历了整个清朝晚期。接手家族生意后,他却在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的清朝晚期把乔家的生意推到了顶峰,尤其是乔家的票号生意。乔致庸当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疏通南方的茶路、丝路。商旅路途的艰苦和危险开始让乔致庸逐渐意识到票号的重要作用。 在乔家还没有涉及票号生意时,已经有了平遥的日昌升票号。当时票号很少,全国也只有 5 家,其中最大的日升昌也只有 7 个分号,且不和中小商人打交道,影响非常有限,一般小商人还必须带着银子做生意。当乔致庸意识到票号的宽阔前景后,志向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汇通天下。这个想法多么先进,他的理想有多大!这不就类似今日的银联吗 100 多年前的山西商人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这样完善的想法和宽阔的气魄了。不但如此,乔致庸虽然力图将票号进展到全国,却并没有垄断票号生意的意愿。他的想法,其艰难和风险都一眼可知比如你想让票号把 20 两银子汇到南方,这在当时连路费都不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