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过程中的视知觉范围是多少快速阅读,现大多叫做全脑速读。科学原理早已提示: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各自分管并对不同的信息内容处理:其中右脑主要是对图形和图像进行记忆和加工,而左脑主要是处理诸如逻辑、数字、文字等非形象化的信息。快速阅读的能力还包括一个与视觉有关的重要方面,就是尽量扩大每次凝视时的视知觉范围,有的阅读学专家又叫做扩大视读野。这是从眼球内部来讨论阅读过程中的生理机制。人的眼睛,是一个生物工程的奇迹。在每一只眼睛背部,有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地方,它包含着15,000 万个独立的光感受器,这些光感受器每秒钟可以处理亿万个光子。英国作家和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认为:像大脑一样,眼睛的力量比我们所觉察到的要强得多。我们现在知道每只眼睛有 15,000万个每秒钟能接收数万亿光子的光感受器,仿佛砰地一下,我看见了一座山的景色,我能在一秒钟内把它整个摄入。因此,普通书本中一页内容就更简单了。只是我们没有学过怎样将这些同样的视觉技能应用于阅读。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视觉感受器官的外围感受器是人的眼睛。它由角膜。虹膜、水晶体、玻璃体、网膜、巩膜等组成,外表大体为球形。人眼的特点是神经细胞高度发达,具有较完善的光学系统以及各种使眼睛转动并调节光学装置的肌肉组织。来自外界物体的光线,经过角膜以及水晶体折射后,在网膜上成像,使视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而产生视觉。当凝视某一物体时,眼睛依靠它外部肌肉的牵动,能自动使该物体在眼里成像。人眼的视觉对光的强度有极低的感觉阈值,也就是它的感受性是非常高的。瓦维洛夫的实验表明,人眼能对 7~8 个光子起反应而产生视觉,要想使一个视觉细胞兴奋,则只需一个光子。从能量来说,视觉刺激的阈限值,对波长为 500 毫微米的光来说,约为 510-18 小卡。这 510-18 小卡的光能量比较抽象,经过换算可知,1 烛光的光源,在距眼 1 米的距离处,每秒发送到眼睛所在处 1 平方厘米内的可见光的能量约为 210-7 小卡,要把它的能量变成 510-18 小卡。必须把它放在距眼 200 公里远的地方。换句话说,在假定大气不吸收光的条件下,视觉的绝对阈限相当于离眼晴 200 公里处的 1 烛光在每秒钟投射到眼睛所在处 1 平方厘米中的可见光的量。由此可见,人眼的灵敏性之高是我们常人难以想像的。我们阅读的一般读物,都是白纸黑字,看着觉得很顺眼,很舒适。这从色彩光学的角度讲,不仅黑白两色是属于非色彩之例,而且二者对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