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中国企业家一样,我也很尊敬和恭维GE和韦尔奇。但是,具体到对中国企业进展战略的启示上,我认为GE战略背后的西方主流战略思想可能帮不了我们多大的忙。 商业韦尔奇与文化韦尔奇一千个人眼中可能有一千个韦尔奇,那么,什么是韦尔奇所代表的企业战略和管理的精髓,也就是GE成功的关键因素,也就是我们的企业家们最应该学习的;而什么是韦尔奇外在的一些东西,是一些皮毛,我们的企业家知道不知道、学不学都问题不大,甚至不学反而更好,这些是需要首先搞清楚的。 1981年的美国经济是在衰落期,高利率与高失业率并存,但GE依旧获得了增长。20年后,GE的利润是127亿美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韦尔奇奇迹。 企业家的韦尔奇情节:技术官僚型企业家的最后幻想 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这要看你怎么定义,但现在那些在报纸电视中具有韦尔奇情节的老总中,很少有真正从纯市场中走出来的。 在我看来,这些老总们的成长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两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一种是市场化的力量,一种是政府的力量。目前在中国商业舞台辉煌的企业家,不管是广为榜样的海尔张瑞敏,还是若隐若现的联想柳传志,都既是经营市场的好手,又是经营政府关系的老手。在中国,至少到今日为止,那些只顾经营政府关系不懂经营的企业家肯定是长不大的侏儒,而那些只注重市场经营不懂经营政府资源的企业家,却也只是昙花一现。 按张瑞敏的说法,经营企业要有三只眼:除了市场和企业之外,还要盯宏观环境。柳传志的名言是三句话定战略,建班子,带队伍在战略中经理的成长主要靠言传身教的带。三只眼也好,三句话也好,这些名言都反映了中国目前这批企业家的一个特征技术官僚型:首先他们有管理和经营的专业化才能,无论海尔还是联想都是中国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公司,这使得他们与官僚型的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区分开来。其次他们是从官僚体系中出来,练就了深知中国国情的第三只眼,这使得他们与韦尔奇这样只懂市场的专业型企业 家区别开来。这点他们也是承认的,中海油的老总卫留成在中央电视台的 对话上就说:韦尔奇到中国肯定不行,这种体制他一天也受不了。 我听说,联想的柳传志与GE金融(中国)老总程嘉树曾经有一个争论:柳传志认为中国的问题出在管理机制上,假如有美国那样的环境,很多人都能将企业办好。而程嘉树则认为,中国也有一些企业在同样环境下,却因为管理好而使企业成长得很好,相反,像美国的王安公司,在管理的程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