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实践实训课程考核方式探讨摘要: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培育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企业输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专业人才的重任,行业的快速进展对学生课程考核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服装设计专业实训实践课程内容,对平常作业考核、创新能力培育、团队协作能力、加强行业关联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构建适应行业进展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关键词:课程考核;创新能力;设计作品;评价体系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以培育高素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中涵盖了较多的实践实训类课程,通过大量的课程实践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对实践实训课程的考核应与理论课程或本科院校的实践课程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平常完成的大量实践类型作业却占有很少的分值,重视终极考核的传统考核方式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进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鼓舞进展职业教育,在服装设计专业中对实践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要有新的构想。在此,笔者就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新的思路:1 重视课程的完成过程评价,重新分配平常作业与终极作业的分值比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性,无论是画设计图还是制作衣服,需要大量的练习做积累,才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注重平常积累——从设计灵感的搜集、服装市场的调研、服装品牌的认知及服装结构的讨论方面,都是在点点滴滴的实践中猎取的,并终将作用于未来的设计。因此,实训课中的每一次小作业都应该引导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考核方式上有所体现。加大平常作业的分值比例,并将每一次作业的评判细化,将最终大作业的考核分值降低,把实习实训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设计构思—实施—成果”的完整过程,一定程度上也避开了部分学生只提交最终作业不重视平常上课的现象。从这一点上来说,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等于培育良好的工作习惯,正确评价课堂效果对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在网络平台蓬勃进展的今日,大量的信息涌入高校课堂,为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和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拿来就用”已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不二选择,眼界开阔的同时,动手亲自尝试与操作的频率也因此而降低,导致停留在“眼高手低”的尴尬境地。3 工作室模式下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职业教育的进展中,很多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