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班主任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操劳型,操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也曾听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 多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 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首先我对班级评比栏的评比规则作了改革尝试。以前我们一直是每周一星,只要没犯错就行,坐着等星星,得的星星永远是我的。学生产生最低要求的惯性,做事学习没有积极性。我就想,要学生主动要星星、找老师换星星。每一次作业优星我都会在学生的作业本里夹一颗黄色星星,为班级争光奖黄色星星等等。每五颗黄色星星换一颗评比栏中的红星星。学生攒呀攒呀,很来劲,就像攒对奖票一样,一不小心弄坏、弄丢,都要哭一阵。还有不积极的、无所谓的学生,攒不够的学生,根本不对星星,怎么办?我就联系家长,悄悄打配合,让他们过问星星数,让学生看重星星数,也起到了好效果。星星可以贴,也可以摘。凡出现重大情况、原则性问题的孩子,以摘星星作为警告,很有效。别以为学生不看重,你要摘他的星星,他意见可多了,决不能冤枉,他可心疼了。其次,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是我尽力想做到的。 这一点是我在黎老师的批判下做到的,我总说学生不能干,不能放手,她告诉我,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并在此过程中提高管理能力制造条件。它可能带来的积极效应,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加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所以我就给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安职务,图书管理、课间纪律巡察、班级环境保洁、个人卫生督查、桌凳整理、门钥匙保管、红领巾佩戴情况检查、各科作业收发、黑板报主编、编辑、美工等管理岗位。一人一岗。要腾出位子,让所有同学都有管理的岗位,尽量避开一人多职。每个人负责的岗位,职责明确。班干部也不是终生制的,班队每一个岗位,尤其是主要岗位,定期改换,如中队干部,每学期改选一次,改选后,原任干部留职的不得超过三分之一,每个人担任一个岗位不超过 2 次。第二,双人或多人负责的岗位,可定期进行分工轮换。降任者并不意味着他不胜任原职,降任的目的是为了挪出位子,让其他人也有锻炼的机会。再次,集体活动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