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客运专线公司业务外包模式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进展和运输需求的不断加大,京沪、京广、京哈、陇海、沪杭、浙赣等连接我国南北、东西的六大铁路干线的运输能力已基本达到饱和。为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的局面,摆脱既有线路客货共营带来的局限,满足快速增长的客运需求,铁道部制定了新建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和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雄伟规划。新建铁路客运专线可大幅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充分发挥客运专线速度快、运量大、效能高的优势,使我国铁路在速度和服务方面实现质的飞跃,保证我国铁路又好又快进展。 然而,客运专线公司经营管理尚无可供借鉴的案例,更无成熟的经验可循。建成后不仅会存在较大的还贷与资产保值增值压力,还要处理好与既有线路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客运专线充分发挥扩能、增速、提质的效能。在与客运专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多次座谈中,我们发现更多客运专线公司在业务管理上偏向于选择外包模式。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客运专线公司运营效率出发,通过分析客运专线公司业务外包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业务组成,提出了业务外包的四种主要模式。 一、客运专线公司业务外包的影响因素 客运专线公司业务外包是把一些由客运专线公司内部成员负责的业务以对外加工方式转让给专业、高效的独立生产商或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公司外部优秀铁路运输专业资源的一种管理策略。总体来看,影响我国客运专线公司业务外包的因素主要有三个,这些因素是客运专线公司进行业务外包时必须考虑的。 1.网络性。铁路是网络产业中的典型代表,具有宽阔的运输网络,并依赖于一定的空间和区域而客观存在。铁路运输网络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节点和线路。网络中线段的端点或交叉点称为节点,如在城市之间的铁路运输网络中,城市通常被描述为节点。节点间的直接轨道连接称为最简单的线路。可用客货流集中度指标来分析节点在企业边界中的地位,对线路上货物和乘客流量的考察是确定运输市场结构的基础。当节点之间存在不同的铁路线路时,这些线路和节点就构成了一个铁路运输网络。网络的相互连接与合作是铁路运输的基础,为有效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降低交易成本,运输链中的特定主体会发起与其他主体的合作,以提供给消费者完整的运输产品服务。客运专线是我国铁路运输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网络特征。现有客运专线规划表明,我国新建客运专线有的与既有线路平行,有的与既有线路首尾相继,这一特点决定了无论客运专线相对独立的程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