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策略讨论【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金融风险产生根源的分析,归纳总结了我国金融风险存在的几种表现形式,进而从宏微观两个角度提出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金融风险;风险管理;管理策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健康平稳进展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进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讨论对于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讨论背景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任何企业都要面对风险,任何经营活动都有风险。所以任何企业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学会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特别针对金融行业而言,指因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给金融活动造成的损失或者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不确定因素被称为风险因素。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造成资金损失的大小以及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风险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风险意识开始到风险识别,再由风险识别到风险分析,到风险处理后的风险控制和反馈,最后又返回到提高风险意识,开始新一轮的风险管理过程。 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金融风波迭起,危机频发,引起各国政府和金融界的广泛关注。而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与开放,在原本比较薄弱的金融体制基础上,金融市场产生风险的因素逐渐增加。因此,分析和讨论金融风险根源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策略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二、我国金融风险的产生根源和表现形式 我国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有金融行业自身的特点,也有我国特别国情下的产物。从金融行业内在原因来看: 1.金融业务活动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与一定环境变化相结合,就会出现风险问题,存在潜在的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假如处理不当或者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时,风险就会产生。 2.现有的金融管理理论和方法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其分析基础是在完全均衡假设和静态假设下得出结论,却要应用于非均衡状态的,复杂多变的现实经济活动中,必定常常遇到挫折和失败。 3.金融管理人员能否根据环境变化做出正确决策并组织实施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假如不能完全做到,就会给金融管理目标带来不良影响,造成风险。 从外部环境来看: 1.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在快速进展,然而由于众多原因,相应的金融运行有时紧缩、有时放松和再膨胀,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困难。 2.我国人民银行侧重于法规性监管,忽视风险性监管,金融风险控制环节薄弱,金融立法和执法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