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感知到不同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差异吗 [摘 要] 利用我国 A 股上市公司 2001年~2025 年数据,将会计师事务所分为“四大”、“本土大所”、“本土中小所”三个层级,就投资者能否感知不同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差异进行讨论。讨论发现投资者感知到不同层级间审计质量差异,并认为事务所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高。 [关键词] 感知的审计质量 事务所规模 公司会计盈余有着长长的生产链,受着诸多因素影响。审计是该生产链的最后一道工序,审计师相当于质检员,审计质量影响会计盈余质量。但是,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并不整齐划一。一般认为,大事务所由于声誉机制与深口袋效应会更加注重其审计质量的提高。即大小事务所审计质量存在差异,且前者质量更高。对此,投资者能否感知呢?这是一个既关乎投资者理性,又关乎证券市场有效性的讨论课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理论分析认为:大事务所具有声誉机制,审计失败时客户流失与声誉价值损失也更多;大事务所还具有深口袋效应,审计失败时利益相关者要求的赔偿往往也更多。声誉机制与深口袋效应迫使大事务所致力于审计质量提高。但是,审计质量却是难以评估的。这不仅在于审计的产品——审计报告,已被格式化且绝大多数是标准无保留意见,还在于曝光的审计失败也较少见。通常,讨论者只能以盈余管理程度、非标审计意见的准确性或概率等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讨论这些替代变量与大事务所的相关关系。大体上,这些讨论获得了大事务所审计质量更高的经验证据。 若果真大事务所审计质量更高,对此,投资者能否感知呢?国外经验讨论结论基本上是肯定的。我国经验讨论结论是不一致的,有肯定与否定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 虽然中国证券市场历史较短,投资者散户化特征也较明显,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投资者理性等还是可以预期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讨论显示事务所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高,对此,我国投资者应能够感知。 事务所规模的大小划分,典型方法是以是否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区分。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指德勤、安永、毕马威和普华永道等会计师事务所。20 世纪 90 年代末指“五大”、2025 年后指“四大”。为此有假设一:相对于“非四大”,投资者认为“四大”的审计质量更高。 近两年,我国本土事务所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合并联合浪潮,展开了规模化运动。为深化讨论本土所,再把“非四大”分为“本土大所”与“本土中小所”。并有假设一推论: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