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它要为日后的一切学习打好基础。在我国语文教育上,识字向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它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育和进展。随着课改的深化,识字教学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程被提到日常教学的议程上。那么,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下去,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呢?在这里,我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方法远比教给知识重要。低年级学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要认识 2000 左右的字,显然要求老师尽快地“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则是识字训练的重点。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因素,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掌握了方法,识字的兴趣、能力就会有显着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老师在教授方法时一定要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继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学的进去。因此我认为在教的过程中要变换“花招”。 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对新奇事物很是感兴趣,在识字过程中不妨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学习。 1、找不同 刚开始我的识字教学都是我念学生跟读,时间不长他们就感到疲倦,学习兴趣不大,而且出错率高。可是有天在学习“目”字的时候,有个小男孩突然大声说道:“老师,这个字和‘日’好像啊,就是多了一横。”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这突然的一句让我意识到了这是个很好的识字的契机。为此,在识字教学中,我常常在熟悉中找新字。例如,教学“喝”和“渴”时,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一位学生说:“喝水要用口,所以它是口字旁;而‘渴’是人口渴了,需要水,所以放点水在旁边喝。”他这样一说,其他的学生也跟着认真一瞧,也发现了“渴”和“喝”的不同,加深了对这两个字的印象,出错率就低了。我把这归结为识字游戏“找不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形近字组词的能力。 2、做动作 字的特点是音形义结合紧密。在教学生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联系实际,进行趣味教学。例如,学习“大”字的时候,我请一位学生站在前面,把自己双手双脚都张开,让其他同学瞧瞧像什么?学生很快就得出:像人把双脚都张开就是“大”字。学习生字不仅要动口还要动手,例如学习“头”字,可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脑袋。学习“口”字,可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