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兼职对院校影响探究 当前高校老师兼职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老师兼职主要是在学校,其次是讨论机构、企业和咨询机构等,大多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据鲁汉玲 2025 年的调查显示,高校中兼职或有过兼职经历的老师为%[1]70,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并且兼职老师人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社会层面看,老师兼职使人才资源得以有效利用,人才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但目前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是:高校对兼职老师疏于管理,部分老师过度兼职对主体学校的利益造成了损害。高校老师兼职所呈现出的多类型和多元化模态学术界已有很多讨论和评价,大多是从聘任兼职老师的学校、企业和社会对人才资源的利用,以及聘任方如何对老师的兼职工作进行管理的视角出发进行讨论的,但对于高校老师兼职对老师人事隶属主体学校影响的讨论较少。本文就老师兼职行为对主体学校的影响进行 SWOT 分析,力图为高校对外出兼职老师的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是一种能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讨论一个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 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通过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发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调整管理策略,来达到目标。 一、老师兼职的动因 政策支持 高校老师理论知识层次高,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多,其兼职工作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国家政策给予的支持也使兼职行为具有了合法性,如 1993 年颁布的《科学技术进步法》,2025 年出台的《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都明确鼓舞和支持科技人员兼职参加科研创新。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我国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兴起,师资出现了结构性短缺,老师缺口增大,这为高校老师兼职提供了平台。调查显示,目前高校老师兼职的类型呈多样化态势,主要以代课为主,其次是服务于讨论机构、企业、咨询机构或自己创办经济实体[1]71。 自我实现 服务社会是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之外作为知识分子的职责所在,兼职在给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社会制造了效益。老师有着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走出象牙塔,将自己的专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是大多数兼职老师的选择。当自己的发明、专利 1在企业得以转化为生产力,当自己的学识通过媒体向公众普及,成功带来的满足会让他们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 利益驱使 长期以来高校老师的工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