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研究【摘要】该文结合建构主义和杜威的“在做中学”的教学理论,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如何学的现象,提出“问题策略”,并对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有关教学环节进行研讨,为当前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做法。【关键词】问题提出;选取解决;教学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传统教学理论素来被人们称为“教论”,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是从教师如何教这一角度构建的,教师往往只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而不是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而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分离,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有教学目标,但学生却不知道自己的认知目标,学生往往因为不知道学什么而处于被动“听”的地位,课堂教学没有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虽然他们能实现传授知识的目的,但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一重要环节,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有许多教师开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但有的教师却把方法当作知识来传授这种无问题地对学生进行方法培养,是起不到良好效果的。鉴于目前语文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的以上几个问题,笔者认为,要使学生有明确的认知目标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才会思维,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特思路的才能。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问题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求问题的习惯。教学中以问题作为学生的认知目标,不仅有助于学生求知欲的激发,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问题解决中存在方法,使用方法中会产生问题,方法和问题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有了问题虽然不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象是无的放矢,没有方法也就很难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研究基于建立课堂教学以“学”为主的意识,试图通过问题解决去寻找课堂教学中既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能兼顾学生知识体系的课堂教学策略。二、“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基本思想“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基本思想是:“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为中心,兼顾知识体系的构建,突出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使整个教学从问题开始,以产生更多的问题结束。“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基本教学过程可以用下述的流程线来表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开放性探索“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过程可用下列流程线来表示:教师: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启发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多向交流—合作解释—再疑拓展整个课堂教学可由许多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可分为以下步骤:从情境中发现问题;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要求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建立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主线。通过教师诱导学生不断地选择问题和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图示的基础上,引进新概念和规律,构建起学科的知识结构链,让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和集体交流进行学习。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又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教材的辅助作用。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产生一种自己能独立学会某种知识的自豪感,明确引进概念、规律,建立新理论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有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施(一)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可以来源于教材,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也可以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怎样将问题带进课堂?可以是教师直接给出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结构的改变不是靠外界环境逼迫,而是人亲自参与实际体验才能改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