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顶板管理的措施与办法一、概述我矿矿区内含煤岩系为上二叠系龙潭组之碎屑岩,矿区地表为山坡、农田、水沟,地层稳定,地质构造简单。主采煤层为C5、C8、C11、C12 煤层,其中 C8 煤层厚度 1.5 米左右,煤层顶板均为页岩,直接顶稳定。自 2025 年至今,我矿共发生了 3 起安全事故,其中有 2 起属于顶板事故,其中未执行敲帮问顶引发安全事故 1 起;因支护质量差引发安全事故 1 起。在总结事故原因与教训中发现,每一起事故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工人严重违规违章作业造成的自身损害。吸取了教训之后,我们不能不对如何强化顶板管理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进一步探究。二、探究顶板管理的措施与办法1 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仔细编制作业章程我们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应乐于探究适合我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工程设计方案,编制作业章程应从多方面考虑,尽可能周全,充分具备科学性、可执行性及可操作性。我们要求回采巷道要合理布置,沿煤层顶板掘进,这样掘进巷道时施工条件好,在源头上减少了顶板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合理选择采煤方法,选用走向长壁式回采方法。2 严格执行《作业章程》审批、学习制度《作业章程》是煤矿指导生产、保证生产安全的纲领性文件。因此,要求采掘作业章程编制之前都要事先进行水患论证,编制时依据地质资料与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进行切合实际的撰写。矿长、总工程师应当严格把关,制定“四不批”制度,即地质构造不清不审批;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不审批;规程撰写不仔细不审批;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审批。“三大规程”出台后必须组织干部和员工仔细学习,让大家领悟和掌握,同时通过考核合格之后才能上岗作业。3 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我们矿顶板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现场管理不严或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从强抓现场管理入手,提高工程质量是防止顶板事故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措施。因此,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常常深化井下作业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时快速进行处理解决,遇地质构造变化等意外情况,应编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领悟后方可继续施工。日常性工作中由安全员对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巡检,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任何人不准讲情,不得护短。对于预防重大顶板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井下一旦发生顶板事故,必须根据“四不放过”原则,仔细分析原因,严格追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