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一语文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 4一、初中学过的《论语》名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二、关于本文背景季氏与“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合称三桓,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三桓势力一度强大到可以对上胡作非为的程度,季孙氏曾为一次斗鸡而与郈氏大动干戈。本文是季孙氏在攻打颛臾前孔子与弟子的一番对话。三、本课学法指导与复习要求1.熟读课文,达到背诵;2.能翻译全文,能逐字逐句解释;3.能初步理解文中孔子的政治见解;4.能基本明白冉有、子路的错误;5.能在复习完毕后顺利完成“赢在课堂”的相关内容。四、基础题1.解释下列句中“相”的意义(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2)伯乐相马。 (3)大丈夫相时而动。 (4)则将焉用彼相矣。 (5)儿已薄禄相 (6)及时相遣归 2.解释下列句中“于”的意义(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2)今夫颛,固而近于费。 (3)龟玉毁于椟中。 (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6)虎兕出于柙。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如有词类活用请注明)。(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2)无乃尔是过与?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则修文德以来之。 (5)既来之,则安之。 5、从第三自然段中概括出成语,并加以解释。 : : : 6、翻译下列句子。(1)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 陈 力就 列,不能者止。’危 而 不持,颠 而 不 扶 , 则 将 焉 用 彼 相 ( xiàng )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 疾 夫 舍( shě )曰欲之而必为 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