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要把握三对关系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理解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制结构要把握公有制为主体与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关系、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一、公有制为主体与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国有经济为主导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涵义之一,是公有制为主体的体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然包含着国有经济为主导。但两者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界定的标准不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既有量的界定,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从量上说,它要求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说,它要求公有资产的质量不断提高,并且国有经济占领国民经济中的关键性领域和重要行业,国有经济要发挥主导作用。而“国有经济为主导”界定的标准主要是质的方面,也就是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导向和对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控制力上,而不在于它的比重的多少。二、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首先,两者存在着区别:第一,两者的含义不同。公有制是生产资料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的一种经济形式,它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它是关于一定生产资料由谁所有的问题,是公有资产的本质属性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在微观层面(领域)中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比如,我国目前已有的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看,有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和集体不同程度持股的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单一所有制的集体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等企业形式。从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来看,主要有承包制、租赁制、资产经营责任制、委托经营等形式。第二,二者的特点不同。公有制的性质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是稳定不变的,它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其性质不能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可变的,且是多样化的。其次,二者也存在着联系:第一,二者都是所有制关系的范畴,都是关于一定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问题。第二,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公有制是内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我们不断探索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公有制新的有效的实现形式,不仅不会改变公有制性质,相反会使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三、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