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解决的若干问题自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引入我国后,核心竞争力逐渐得到理论界和管理学界的关注,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界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也开始关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但总体来看,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滞后,与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 尽管我国有部分企业培育出了核心竞争力,如海尔、联想等企业都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依靠其竞争优势实现了跨国经营,但我国企业在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总体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形不成核心竞争力,因而在国际分工与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解决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目标定位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是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各行业的企业作为一个群体创建核心竞争力就关系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可以说,一个国家的诸多行业缺少核心竞争力,就是缺少竞争优势的根源,即使是靠比较优势形成的一般竞争力也不会持久,因为一般竞争力很容易被模仿、替代;而只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持久,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不可模仿及替代、为各种能力的融合体,是企业长期积累、投入与产出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竞争优势的源泉。而且一个国家若要成为经济强国,仅靠某一行业的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而只有在诸多的行业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形成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才有可能成为经济强国。因此,我国要在培育产业集群的同时培育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重点行业选择问题。各行业尤其是重点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无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因此,必须重视重点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我国重点行业主要包括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空间和海洋技术产业,等等。我国这些重点行业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依存度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这从发明专利申请的重点比较中就可以看出。在申请发明专利的项目中,国内申请的中药、软饮料及食品均占 90%以上,中文输入法占近 80%;而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所集中的领域主要是高科技领域,处在高端,如高技术、无线电传输、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