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框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知识目标教学要求理解《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1.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一、从“基本照抄”到“以苏为鉴”1.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过几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从 1953 年开始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于 1956 年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2.随着苏联国内问题的暴露,怎样借鉴苏联经验、少走弯路,成为当时我国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对待苏联经验问题上,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提示] 新中国成立时,由于苏联是当时唯一具有社会主义实践的国家,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所以我国把苏联视为社会主义的典范,坚持“基本照抄”。斯大林逝世后,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毛泽东敏锐地看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性,在 1955 年底提出了“以苏为鉴”的问题。3.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在 1956 年 4 月 25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集中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成果。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1.基本方针: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这是贯穿《论十大关系》全篇的中心思想。2.具体内容三、协调比例关系1.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2.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1)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2)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使重工业的发展有可靠的基础。四、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1.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各方积极性的调动和提高,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因素。2.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毛泽东强调,要在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五、向外国学习1.正确对待外国经验,洋为中用,对于加速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1.教材 P69探究问题 (1)苏联是当时唯一具有社会主义实践的国家,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2)“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