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学 校庆感言 中学生活琐忆学生校庆感言 欣悉母校陵醴一中进行建校百周年大庆,我脑中立即出现出当年在她怀抱里学习时的许多影像。 一中坐落在当时城边的一座小山丘上,三幢教学楼并排耸立。她拥有 400 米的环形跑道,标准的足球场,连接教室、宿舍、食堂是宽阔的甬道和石砌台阶。校园处处绿树成荫,繁华似锦。我和益友在良师的培育下,在这里度过了难以忘怀的整整六年的中学生活。 1952 年秋,我考入了母校初 20 班,开始了自己的中学生涯,班主任之一是吴伯轩老师。由于家境贫寒,我曾获得人民助学金的资助。后来,我发现有的农村同学经济上比我更困难,就主动要求放弃,以腾出名额,照顾比我更困难的同学。吴老师开始不理解,我只好向她解释说:“我虽有困难,但可以利用课余帮人家挑水挣钱,一分钱一担(编者注:当时可买一盒火柴),还可以到瓷厂去干些零星活挣学费。”最后,她同意了我的要求,还多次在班里当众表扬我这种精神。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爱,同时也亲身品尝到诚实做人、帮助他人的欢乐。事隔半个世纪,今日回忆起来,仍然余味无穷。 1956 年秋,我再度考入母校,编在高23 班,班主任是教体育的皮灿老师。当时口粮低标准,许多同学还不到开餐时间肚子就饿了。皮老师整天在运动场上摸爬滚打,付出的体力自然更多,饥饿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自律甚严,每个示范动作都很到位。这在当时,谈何容易啊!教语文的刘洁波老师,坚持用普通话讲课,抑扬顿挫,清楚响亮,极富感染力。教俄语的罗昂夫老师,讲课生动,公认难记的俄语语法词汇,我们竟觉得容易记忆,而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更使我至今难忘。教物理的杨以进老师讲课仔细,要求严格,语言风趣,至今我还留有清楚的印象。教化学的阳名瓒老师眼睛高度近视,做起实验来却格外精确,深奥的化学原理,到了他口里,竟然变得十分浅显。特别是教数学的陈名良老师,业务娴熟,随手在黑板上作出的几何图形,受得起圆规直尺检验,毫发无爽,令人叹服。使我最难忘的是高考前夕他使出的一个绝招:他编印了一套试卷叫大家做,大致相当于今日的模拟。其中包含一道难题,我们大多数同学不得其解。于是陈老师就在黑板上多方讲解,大家听得很专注。谁也没有料到,这道题后来竟然就原封不动地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还占了全卷 20%的比重!同学们都觉得很神。 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土法炼钢铁、勤工俭学、下乡抢收抢种、赴小学支教……大家长期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