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说课课题】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间】15【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选用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教学内容分析】1. 本节课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力与运动的扩展内容,力与运动知识的巩固、深化和提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丰富更深刻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这节课可以开拓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2.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并渗透物理思想和方法。3. 教材的内容安排 编者通过物理学家们对于力与运动的见解,引出伽利略理想实验,层层深入,最后导出牛顿第一定律。4. 教材的特点本节课的内容为新教材新加的一节内容,因此更加体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体表现如下:⑴ 引出伽利略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理论从实验而来,理论与实验结合是学习物理的必要途径。学生了解到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还可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⑵ 重视学生的“实验与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不易理解,如果以传统的讲授法讲述,学生将难以掌握。因此教材中不断让学生展开实验与探究,亲身感受现象,主动思考、分析,从而假设结论。而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假设推出结论”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主动建构知识,更重要是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学生情况分析】1. 学生的兴趣作为高二的学生因果认识兴趣增强,对物理理论源于实验推论产生兴趣,乐于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2. 学生的知识基础已经学过物体的运动及所受力的相关概念,却不彻底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3. 学生的认知特点缺乏理性认知,逻辑推理能力不够。学生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认知还在在生活的表面现象中,理性认知不足,普遍认为没有力,物体就不能运动。【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 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的大小的量度。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 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