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原子核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例 1 了解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 2 调查房屋装修材料和首饰材料中具有的放射性,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 (3)知道核力的性质。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4)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5)知道链式反应的发生条件。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6)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例 3 思考核能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 (7)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例 4 了解加速器在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动建议: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用的射线检测方法。 (2)观看有关核能利用的录像片。 (3)举办有关核能利用的科普讲座。新课程学习19.5 核力与结合能★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核力的概念、特点及自然界存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2.知道稳定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3.理解结合能的概念,知道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4.知道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理解质量与能量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会根据质能方程和质量亏损的概念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及数学计算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着指导和预见作用的能力;2.认识开发和利用核能对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质量亏损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的理解。★教学难点结合能的概念、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氦原子核中有两个质子,质子质量为 mp=1.67×10-27kg,带电量为元电荷e=1.6×10-19C,原子核的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5m,那么两个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与万有引力两者相差多少倍?学生通过计算回答:两者相差 1036倍问:在原子核那样狭小的空间里,带正电的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为万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