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力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弄清力的作用效果.4、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运用几何图形表达物理概念的能力.二、重点难点1、理解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应着重理解力的物质性、相互性、同时性和方向性.2、在弄清力的作用效果的同时,明确力的两种分类方法.3、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教材,以培养阅读能力.三、教学方法自学、讨论、练习、归纳四、教具弹簧秤 2 个,气球 2 个,米尺五、课时:1 节六、教学过程(一)演示实验实验 1:将两根弹簧秤钩在一起水平拉开,观察现象. 两弹簧秤均被拉开,并显示相等的示数.实验 2:两手各拿一个气球,让它们水平接触,然后用手挤压其中的一个,最后停止挤压,观察现象. 两气球均发生压缩形变,停止挤压时两气球的形变同时消失.(二)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1)“作用”指的是什么意思?物体之间相互拉、压、挤、推、吸、……等过程的统称,可见“作用”的意思是实际问题的抽象.(2)以两个演示实验为例,分析“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句话的含义.①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可能有脱离两个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这就是力的物质性.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后者是施力物体,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而找不到施力物体 ,这样的力是根本不存在的.②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既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样也是受力物体,因此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相对的.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只分析物体的受力.(3)施力和受力过程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2、力的三要素(学生自学、归纳)(1)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2)力的方向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不同方向的力对物体作用效果不同,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来,除了力的大小,还要指明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点(三)怎样形象而完整地表示一个力呢?这就需要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图示?(学生看书)示例:作用在小车上并且方向向左的 100N 的力.小结步骤(师生共同小结)(1)选定研究对象,标出作用点;(2)沿着力的方向,画出作用线;(3)选取适当长度,作力的标度;(4)依据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