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电动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电动势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学生对各种电源比较熟悉,所以本设计从介绍各种 电源开始,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电源的共同特性。通过对电路中产生持续稳定电流原因的探讨,使学生知道电源工作过程中电源内部存在非静电力的作用。在讨论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引入电动势概念。在学习闭合电路的基础上介绍外电路和内电路、外电阻和内电阻,外电压和内电压的意义,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内电阻的存在。在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讨论中采用类比儿童乘坐滑梯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动势的的概念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通过复习静电力概念,明确静电力的作用效果,通过类比,分层次提出相应问题, 通过师生互动式的分析讨论,逐步明确电路中形成 持续电流的原因。利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将形成电流和水流条件进行类比,通过非重力对水的作用和非静电力对电荷的作用进行类比中得出非静电力的概念。通过讨论不同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不同过程中逐步建立电动势的概念,并通过电动势和电压概念本质区别的讨论,加强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五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六课前准备:实验教具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要点:电源、恒定电流的概念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新课讲解-----第二节、电动势〖问题〗1。在金 属导体中电流的形成是什么?(自由电子)2.在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3.电源是靠什么能力把负极的正电荷不断的搬运到正极以维持外电路中恒定的电流?结合课本图 2。2-1,讲述“非静电力”,利用右图来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能量问题。当水由 A 池流入 B 池时,由于重力做功,水的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其他式的能。而又由于 A、B 之间存在高度差,故欲使水能流回到 A 池,应克服重力 做功,即需要提供一个外力来实现该过程。抽水机就是提供该外力的装置,使水克服重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重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以及重力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