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②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进行初步分析。1.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二、教材分析:1. 教学重点: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及其遵从的条件 ②自由落体运动轨迹的记录2.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展开和组织3. 教学方法:从游戏开始导入目标—实践体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结论4. 教学用具:多媒体、书本、纸片、测反应时间的刻度尺等5. 课时安排:1 课时三、 设计思想:1.先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研究落体运动;2.通过逻辑推理和学生实验推翻“重的物体下落快”的观点;3.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物体下落快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从而猜想若没有空气阻力会怎样;4.观察牛顿管实验和月球上自由落体运动视频验证猜想,引入了新的理想运动模型:自由落体运动;5.了解地球表面物体下落运动近似成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6.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研究;7.介绍频闪照片研究自由落体运动;8.初步总结自由落体运动规律;9.课堂训练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直尺下落师:一般情况下,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师: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样,它可以测量出你的反应时间。学生活动:选三组学生测量反应时间。师: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这把尺为什么能测出人的反应时间呢?是根据什么原理呢?它的奥秘与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自由落体运动密切相关。(二)新课教学1. 落体运动的思考(1)提出问题 ①抓在手里的尺受到几个力?②撒手后还受到几个力,将向哪个方向运动?③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有何特点?(2)情景树叶和苹果的下落,苹果下落得快。是不是重的物体下落得不快?(3)回顾历史师:(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就认可这一观点。分析:伽利略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矛盾。过渡:同一个观点推导出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两个结论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说明重的物体下落得快是不成立的。从实验的角度怎么推翻这个错误的观点?(4)实验与探究演示实验:a、一本书和一张纸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师: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