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是引导学生用极限思想得出 v-t 图线下面四边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导出位移公式 x=v0t+21 at2。首先,由生活实例引入“位移-时间关系”的课题,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接下来,通过实验探究小车位移时间的关系,用电脑 Excel 做出 x-t 图像。得到一条曲线,学生猜想是“抛物线”。针对这一猜想,进行理论验证和推导。按照教材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入手,得出位移公式 x=vt。说明 v-t 图线下面矩形的面积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接着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当 Δt 越小,估算结果越接近,最后得出结论:当 Δt 无穷小时,v-t 图线下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从而导出位移公式 x=v0t+21 at2。为了加深对公式的理解,特设计了 5 个层面的说明。1.变量 x,t 和常量 v0和 a 的分析,二次函数图像(前后呼应)。2.讨论两种特殊情况(a=0,v0=0),轨迹和图像的区别。3.矢量的符号,结合图像分析加速减速两种情况下对公式意义理解。4.单位的统一。最后讲解两道例题,公式应用和图像面积法求位移,巩固所学。【教学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 v-t 图像中矩形面积的对应关系。2.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 v-t 图像中四边形面积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感受利用极限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方法; 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实际应用。难点:用微分思想分析归纳,从速度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理论推导验证-实例应用【教学过程】课题引入【图片 ppt】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运动需要我们去把握他位移——时间的变化规律。比如:列车能否准点到站,我们通过计算台风中心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做好防风防台的准备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匀变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二、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实验装置】小车,钩码,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实物投影。【实验过程】让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打出一条纸带,描出点迹。【数据处理】记录点迹的数据,(学生操作,教师协助),用 excel 做出 x-t 图像(现场做)。【分析图像】猜想图像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