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会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3.会利用 v-t 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并据此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4.能根据实验数据求加速度。二、实验原理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各时刻的速度,再作出速度—时间的关系图像。1.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以它为中间时刻的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若 v-t 图像为一倾斜直线,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坐标纸、复写纸、导线。四、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把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定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定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关闭电源。4.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两次。5.增减所挂钩码的个数,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五、数据处理1.瞬时速度的计算(1)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 地 方 找 一 个 点 , 作 为 计 数 始 点 , 以 后 依 次 每 五 个 点 取 一 个 计 数 点 , 并 标 明0、1、2、3、4…如图所示。(2)依次测出 0→1、0→2、0→3、0→4…的距离 x1、x2、x3、x4…,填入表中。位置123456长度x1x2x3x4x5x6各段长度0~21~32~43~54~6时间间隔v/(m·s-1)(3)1、2、3、4…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v2=、v3=、v4=…。将计算得出的各点的速度填入表中。(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作出小车运动的 v-t 图像(1)定标度、描点:坐标轴的标度选取要合理,应使图像大致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描点时要用平行于两坐标轴的虚线标明该点的位置坐标。(所描的点一般用“·”标明)(2)连线: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如图所示。(3)观察所得到的直线,分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求解加速度根据所画 v-t 图像的斜率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六、误差和有效数字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