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方法 3、根据速度定义体会变化率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来三、 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四、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1、以你骑自行车上学为例,假设你经过的某短路时平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2、观察图 1.3-1,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3、教材 15 页上“思考与讨论”中的两个问题应怎样回答?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二、速度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