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同步学案[要点导学]1.实验原理(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路端电压 U=E-Ir,改变外电阻 R,测得多组 U、I,代入公式可求得多组 E、r 数值,取其平均值作为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原理如图 12—9—1 所示。(2)由公式 E=U+Ir 可得 E=IR+Ir,改变外电阻 R 可得到多组 I、r,代入公式可得多组E、r 的数值,取其平均值作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原理如图 12—9—2 所示。(3)由公式 E=U+Ir 可得 E=U+URr,改变外电阻 R 可得到多组 U、r,代入公式可得多组E、r 的数值,取其平均值作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原理如图 12—9—3 所示。2.实验方法利用水果电池或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1号干电池做实验效果较好,因为它们的内阻较大。3.数据处理公式U=E-Ir对于一定的电池来说E,r是常量,可将U、I看做一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它的U—I图象是一条直线;以I为横坐标,U为纵坐标,用测定的几组I、U值画出U-I图象,如图12—9—4所示,直线跟纵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E值,直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电阻r的值。4.注意事项(1)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1号干电池)。 (2)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极化现象较严重,电动势E会明显下降,内阻r会明显增大,故长时间放电不宜超过O.3 A,短时间放电不宜超过0.5 A,因此,实验中不要将I调得过大,读电表要快,每次读完立即断电。 (3)在画U-I图线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不予考虑。这样,就可使偶然误差得到部分的抵消,从而提高精确度。 (4)干电池内阻较小时,路端电压U的变化也较小,即不会比电动势小很多,这时,在画U-I图线时,纵轴的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始,而是根据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值开始(横坐标I必须从零开始),但这时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不过直线斜率的绝对值照样还是电源的内阻。5.误差分析用心 爱心 专心图 12—9—1AE rSR图 12—9—2图 12—9—4E rSR图 12—9—3V(1)第一种实验电路(图12—9—1即教材中图2.9—1))U=E-Ir中的I是通过电源的电流,U是电源两端电压;本实验用图12—9—1所示的电路是存在系统误差的,这是由于电压表分流IV,使电流表示数I测小于电池的输出电流I真。 I真=I测+IV,而VVRUI,U越大,IV越大,U趋于零时,IV也趋于零。∴它们的关系可用图12—9—5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