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1、2 电子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案 教科版选修3-5-教科版高中选修3-5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1、2 电子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案 教科版选修3-5-教科版高中选修3-5物理教案_第1页
1/18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1、2 电子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案 教科版选修3-5-教科版高中选修3-5物理教案_第2页
2/18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1、2 电子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案 教科版选修3-5-教科版高中选修3-5物理教案_第3页
3/18
1 电子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阴极射线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真空玻璃管中 K 是金属板制成的阴极,A 是金属环制成的阳极;把它们分别连在感应圈的负极和正极上.2.实验现象玻璃壁上出现淡淡的荧光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影.3.阴极射线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这种射线被命名为阴极射线.电子的发现是与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联系在一起的,而阴极射线的发现和研究是从真空放电现象开始的.1858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在利用德国玻璃工盖斯勒发明的盖斯勒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对着阴极的管壁上出现了美丽的绿色荧光.1876 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证实这种绿色荧光是由阴极上所产生的某种射线射到玻璃上产生的,他把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阴极射线”到底是什么?提示:带负电的粒子流(高速电子流).这个问题曾引起了物理学界一场大争论.法国物理学家大多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以太波),英国的物理学家则认为是一种带电粒子流,这一争论持续了二十年,促使许多物理学家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实验,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这场争论最后由 J.J.汤姆孙解决了,他用实验表明阴极射线就是带负电的粒子流.二、电子的发现1.汤姆孙的探究(1)让阴极射线分别通过电场和磁场,根据偏转情况,证明它是 B(A.带正电 B.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它的比荷.(2)换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都相同.证明这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3)进一步研究新现象,不论是由于正离子的轰击,紫外光的照射,金属受热还是放射性物质的自发辐射,都能发射同样的带电粒子——电子.由此可见,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量子化的物质单元.2.密立根“油滴实验”(1)精确测定电子电荷.(2)电荷是量子化的.3.电子的有关常量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内部呈现的复杂的结构,不断地吸引着人们去探索.现在利用先进的手段已经能够“看到”或“拿起”一个原子,但在 19 世纪,实验手段和设备相当简陋,人类只能运用观测的现象推测原子内部的情景.汤姆孙在研究原子结构方面取得开拓性的成果.汤姆孙在当时是通过什么样的实验发现电子的呢?提示:汤姆孙是在研究气体放电产生阴极射线的实验中发现电子的.三、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汤姆孙于 1898 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在球中.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小圆点代表正电荷,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1、2 电子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案 教科版选修3-5-教科版高中选修3-5物理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